法律热线:
文章详细

治水筑安澜 兴水润民生

  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金华水利建设大发展的四十载。由市政府主导的各级财政保障、专项基金注入、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推动了沙畈、九峰、安地、婺城莘畈等重要水源工程的落成,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浙中生态廊道等重点工程顺利实施,金华水利正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市区城乡一体化供水步伐大大加快,“治水、利水、亲水”理念深入民心。

  2018年,市财政继续安排水利建设专项资金0.96亿元,获得省级以上财政补助资金1.48亿元,保障市区中小流域治理、市本级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水系连通综合整治、水库除险加固、市级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等水利建设和管理项目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一、兴水之利,为江河安澜“护航”

  2018年,各项兴水惠民重大工程全面推进,显著提升了城乡防洪排涝、供水保障能力。截至11月底,全市完成水利投资30.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105%,其中完成“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投资3.4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98.6%。加快推进浙中生态廊道水利建设,全市完成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24座、山塘整治85座、堤防加固50千米、河道综合整治60.4千米。

  市财政全年统筹投入1.14亿元资金继续推进金华江治理二期、梅溪流域综合治理、通园溪综合整治等市本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在实现防洪基础作用前提下,通过水系连通、水岸环境整治及基础设施配套,将沿岸各要素串珠成链,打造浙中生态廊道

  二、解水之困,为生命撑起“保护伞”

  针对今年降雨总体偏少、出梅后持续高温少雨等不利气候条件,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科学统筹调度,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协调衢州乌引向金华供水1480万方解决婺城西部农灌用水,发布调度令从东阳横锦水库调水1000万方缓解义乌用水紧张局面,协调九峰水库向兰溪高潮水库临时供水解决兰溪暂时缺水问题。修复各类水毁水利工程166处,落实各类防汛物资和防汛抢险队伍。全年无人员因灾死亡,并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

  今年8月,金华市联手阿里云在全国首建“金华防汛大脑”指挥决策平台,运用阿里云的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技术,实现机器自主决策,防汛抗旱从此走上了数字化时代。

  三、科学管水,为水生态文明“解码”

  金华市深入贯彻河湖长制。市政府年内印发《关于深化湖长制的实施意见》,全面建立“河湖库塘”责任体系。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3400名,塘长10658名,湖长483名,包干负责所有河道支流、水库和小微水体,每月实行履职提醒和巡河通报考核。

  水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率先启动绿色小水电站创建三年行动,完成农村水电站增效扩容及生态修复23座,完成率100%,获省水利厅推荐全国绿色小水电站6座,入选数全省第二。完成河湖库塘清淤1032万方、河道生态修复138.6千米、新增水域面积1.398平方千米;加大水域空间管控,完成河道河道管理范围划界1116.9千米、非法占用水域整改148处;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2平方千米、低丘红壤治理开发面积1350亩。水功能区水质监测覆盖率100%,基本完成市区饮用水源地物理隔离项目。

  四、高效节水,为可持续发展“增力”

  金华虽处南方丰水之地,但水资源时空不均、旱涝交替仍然困扰着我们。高效节水方能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今年,金华市作为全省唯一试点启动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建设,复制推广兰溪—建德扩区域联合治水模式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目前364个节水载体建设已基本完成验收。

  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在金华地区,农田灌溉早已不向农户收水费,产生费用均由各级财政承担,如市财政每年转移支付农业水费300余万元服务金兰、安地等四个农业灌区粮食生产。但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却也滋生了农户节水意识淡薄、农业灌溉粗放的弊端。为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金华市从2016年起在浦江、兰溪等地进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并于今年出台《金华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将此项改革全面推开。目标至2020年,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建立精准补贴和农业节水奖励机制,实现农业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改革面积52.2万亩。同时,全面推进农村水利建设,今年改善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条件人口12.01万人,完成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748万亩。